“唯SSCI和A&HCI论”也该破了

2月23日,教育部与科技部共同发布《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意味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更加实事求是,必将推动中国科研回归本体,脚踏大地,更好地服务国家和世界的发展。

2月23日,教育部与科技部共同发布《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意味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更加实事求是,必将推动中国科研回归本体,脚踏大地,更好地服务国家和世界的发展。

实际上,在人文社科研究领域,也存在着类似问题,亟需引起重视并切实改革。目前,国内有不少高校和科研机构将SSCI( 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和A&HCI(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Arts﹠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收录期刊一律视作权威期刊或一级期刊,对发稿作者予以重奖,在项目申请和人才计划中也因此享受“权威”待遇。在各种利益驱动下,有的高校作为一种强制性的人事制度,要求研究中国语言文学的学者必须发SSCI和A&HCI期刊论文。凡此种种,都将SSCI和A&HCI期刊论文的重要性提高到扭曲的高度,骨子里所反映出的是对民族文化的不自信和对西方价值观的明确认同。为了保证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始终沿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发展,亟需科学客观分析SSCI和A&HCI期刊的实质,辩证“拿来”,为我所用,而非将其作为“指挥棒”影响中国人文社科的发展道路。

SSCI和A&HCI并非学术评价主体

SSCI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于1969年创建的社会科学论文检索工具,与SCI(科学引文索引,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功能和意义相类似。目前SSCI收录的社会科学期刊已达3300多种(2018/1),共涉及管理学、法学、经济学、心理学、地理学、历史学等50 多个学科领域。A﹠HCI是ISI于1976年创建的艺术与人文科学索引,现收录全球艺术与人文科学期刊1800多种(2018/1),覆盖文学、音乐、文化、建筑、美术、哲学、宗教等25个学科。SSCI和A﹠HCI 的核心功能,在于为人文、社科以及艺术等领域提供文献检索。SSCI和A﹠HCI的期刊遴选机制,的确使其收录了大多数优秀的英语人文社科期刊,英语刊物占比大约9成左右,中国内地只有华中师范大学的《外国文学研究》(中文)杂志进入了A&HCI。

SSCI和A&HCI自21世纪初引进中国学界以来,对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国际化进程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中国人文社科领域的成果不断在SSCI和A&HCI收录期刊上发表,客观上促进了世界对中国社会历史及现状的理解,也使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进一步了解了世界,这对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民心相通,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SSCI和A﹠HCI秉持“国际编辑惯例”(International Editorial Conventions),对学术论文摘要、文献引用、作者信息描述都有规范性标准,这对国内学术期刊的国际化,也是有益的借鉴。

但SSCI、A﹠HCI和SCI等数据库的创建者和运营者并未将自身置于学术评价主体的位置,而是把这些数据库定义为作为期刊及论文评估的计量辅助工具。使用者如果不加区分地将SSCI、A﹠HCI 和SCI等数据库收录论文一律视为“至上”权威,实际上无异于单方面认定了其学术评价的主体地位。

另外,人文社科研究具有特定的民族内涵和特色,不具有世界性的统一标准,也就是说,其中最优秀的成果并不一定分布于英语国家和地区,也并不必须以英文发表。就学术语言而言,汉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法语等均有众多的使用者,以这些语言刊发的人文社科类优秀学术期刊数量庞大。例如: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中心无疑是在中国,日本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中心肯定是在日本,最优秀的研究成果并非刊发于英语期刊。

SSCI和A&HCI可助推中国期刊提升质量

我们无法回避也不应否定SSCI和A﹠HCI的巨大影响,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更要主动去认识SSCI和A&HCI期刊,去熟悉国际学术研究方法、遵循国际学术规范、了解国际学术研究前沿,进而提升国内人文社科研究水平,促进中国区域性人文社科研究成果的国际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但实际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不乏高水准的学术期刊,只是语言等因素导致这些期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比较弱。目前,中国可适当增加或与境外研究机构合办英文版学术期刊,编辑和出版要符合国际通行的学术规范。如2012年5月正式创刊的《运动与健康科学》(英文版季刊),就是由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上海体育学院主办,与全球最大的生物医学科学文献出版机构-爱思唯尔(Elsevier)合作出版的。2014年1月被SC1和SSCI同时收录,成为中国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被SCI和SSCI数据库同时收录的体育学术期刊,而国际上仅有少数高水平综合性学术期刊能够被SCI和SSCI同时收录。《运动与健康科学》(英文版)的办刊思路正体现了我们新时代的文化自信,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我们当然也可以有效利用。  

中国人文社科评价机制应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在全球化时代,不仅全球的金融、商业连为一体,全球的知识也同样进入了一体化时代。知识的生产、交流不再囿于国家或地区的范畴,而是在全球层面展开。一个国家的科研成果能否有效进入国际学术对话圈,是否掌握一定的学术话语权,标志着该国科学研究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彰显了该国的国际形象和发展潜力。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17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 要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就必须把传统优秀文化和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推向国际。这要求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立足中国大地,胸怀世界,以一种自信、成熟的心态来看待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不断从体制机制上夯实基础,激发活力,创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独立自主的人文社科评价机制,并推动其走向世界、影响世界。

(作者系孙宜学: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邵娟:上海电力大学副教授,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