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讲座由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院长孙宜学教授主讲,他就“上海的日本文化”这一主题向来自大阪和京都地区的听众做了演讲。孙教授从日本人最早来到上海的历史说起,重点就近代以来日本和上海的互相交往做了详细的介绍。孙教授指出,“鸦片战争”后的1862年日本“千岁丸”号来沪的所见所闻对此后日本的明治维新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1871年日本和清政府之间签订《中日修好条规》后,中日之间的贸易开始不断扩大,大量的日本人开始进入上海,形成了“日本人街区”,日本的商品和文化开始在上海发展起来,其中位于虹口区的“内山书店”成了中日文化交流的窗口,鲁迅在此进行了众多活动;石井柏亭,芥川龙之助,横利光一等日本知识分子向日本民众介绍了上海的情况,促进了彼此交流;如今现存的日本建筑有很多还在发挥着作用。孙教授最后回顾了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日本和上海的友好交往历史,指出现今日本文化已经成为上海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未来的上海和日本将在“相互理解,求同存异”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经贸和文化的交流,把“中日友好”这一主题传承下去。
至此,2012年度同济大学・立命馆孔子学院联合讲座顺利落下帷幕,本年度适逢大阪孔子课堂成立五周年,在11月3日的纪念活动暨中日绿色经济国际研讨会成功举行后,连续举办3次联合讲座。来自同济大学和日本立命馆大学的知名教授先后就中日抗震建筑,中日经贸关系,上海的日本文化等话题为大阪各界人士作了精彩演讲,共120多名听众参加了讲座,为宣传同济大学及大阪孔子课堂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汪丽勇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