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报】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贡献“同济智慧”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同济探索与实践”回望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12-08浏览次数:1000

 (《同济报》第455期 2016年12月5日)

 留学生参与社区共建“汉语国际社区”活动

   《中华文化之旅》《中华文化问 答录》《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经典案例》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途径与方法创 新》,不久前,这套“中华文化国际传 播系列丛书”第一辑4 本丛书,由同 济大学出版社出版,为中华文化走向 世界贡献“同济智慧”,引发海内外广 泛关注。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以 “汉传天下”寄语丛书。
   “当前我们迫切需要基于中华 文化的国际传播实践和科学调研及 规划,编写出版既包孕中国传统文 化精髓,又真实反映当代中华文化 特色的中华文化教材或普及类读 物,以引导外国受众领悟中华文化 的魅力,从而走出一条中华文化 世界化的创新之路。”丛书主编、 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院 长孙宜学教授说,“这套丛书的出 版,正是基于同济大学近年来国 际化建设成果的积淀,对中华文化 国际传播作出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经 验总结。”
   立足第一、二课堂,培养 “知华、友华”的中华文化传播 的国际使者“我喜欢课堂上自由、友好的讨 论以及实地考察,这门课为我们外 国学生全方位了解当今中国的城乡 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信息。”这是来 自德国的同济大学留学生 Stefanie 在修读《中国城乡建设与发展》课程 后写下的感言。
   《中国城乡建设与发展》这门 课,是重点面向同济大学来华留学 生而开设的文化传播通识课《当代 中国》的子课程,《当代中国》包含 《中国历史与文化》《中国社会经济》 《中国可持续发展》《中国知识产权 保护》《中国音乐与歌曲入门》等10 多门系列课程,以英语和德语讲授。 该系列课程获评“上海高校外国留 学生英语授课示范性课程”“教育部 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
   “《当代中国》这门课,紧扣当代 中国发展的重大课题以及发展过程 中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各子课程系统 性强,为我国对外传播提供了课程路 径,在国内高校中独树一帜。”南京大 学许钧等著名语言学者作此点评。
   在孙宜学教授看来,立足当代 视角,通过这些系列课程的课堂学 习、讨论及考察,来华留学生可对中 国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环境保 护、城市发展等有全面了解和相对 客观的认识,从而能成为“知华、友 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 的的国际使者。
   “学在课堂、乐在实践、用在生 活。”学包汤圆、猜灯谜、包粽子…… 在元宵节、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 同济大学一批外国学子的身影活跃 在四平路社区。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与校区所在四平路社区共建“汉语 国际社区”,外国学生在亲身参与其 中体验本土风俗文化。
   有“天下第一村”之称的江苏华 西村、浙江滕头村、福建龙人古琴文 化村以及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 如今都已成为同济大学外国留学生 的教育实践和文化交流基地。同济 外国学子在此实地踏访,零距离触 摸、感知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新农 村建设成果、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 华多民族语言与文化风情。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还创新性地 首设“中外融合”项目,让同济留学 生与中国学子结对子,携手一道做 课题,让留学生融入中国同学朋友 圈、生活圈。近日,“同济中华历史长 河系列文化活动”在历史文化名城 淮安启幕,中外学子再联手,徜徉在 浩淼的中华文化历史长河……承办4 所孔子学院、2 个 孔子学堂,打造中华文化国际 传播的海外特色平台《在希望的田野上》《小苹果》 《最炫民族风》……一曲曲中国特色 旋律在同济大学一·二九礼堂唱响。 令人惊叹的是,演唱者居然全都是 热爱中文的日本青少年,其中还有 不少汉语达人。迄今已举办七届的 “全日本青少年汉语卡拉 OK 大 赛”,已成为日本樱美林大学孔子学 院的知名品牌文化活动,直接受益 者达12 万人次。
   同济大学一共在海外承办了日 本樱美林大学孔子学院、德国汉诺 威孔子学院、韩国庆熙大学孔子学 院、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孔子学院 4 所“孔子学院”,以及日本高岛孔 子课堂、日本立命馆大学孔子课堂 2 个“孔子课堂”,这些学院、学堂一 经问世即在当地引发“中国热”。如 今,它们已各具特色,成为外国人士 学习体验中国语言、中国文化的首 选场所,成为汉语和中华文化国际 传播的一方重要阵地。
   作为日本关东地区首家孔子学 院的樱美林大学孔子学院,近日迎 来成立十周年庆典。它为学历教育、社 会、企业、高中生量身定制汉语课程, 每年举办的春节联欢会、汉语广场、中 日传统文化交流讲演会、中国文艺戏 曲演出等一系列中国文化推广活动已 在日本青少年中具有广泛影响力,还 出版了由中日两国学者共同编写、翻 译的日文版“中国学丛书”,成为日本 多所高校的中国文化教材。
   汉诺威孔子学院发挥同济大学 对德交流的深厚传统,致力于面向德 国大众的中国文化传播,中小学汉语 体验、跨文化对话、中德青少年书画 交流等活动有声有色,每年还有百余 名德国师生来华参加夏令营。
   庆熙大学孔子学院开设有汉语 课及用韩语讲授《论语》,组织中小 学校长互访团、学生汉语冬夏令营, 还主办了中华美食节、高级中国文 化沙龙、全韩高中生汉语写作大赛。
   佛罗伦萨大学孔子学院以“设 计创意文化”为特色,推广汉语语言 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和艺术;“孔子课堂”也面向社会人士开 设初、中、高级汉语课程,多形式、多 侧面推介中国文化……“这些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架 起了一座座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桥 梁,也缔结了一根根连接中国人民 和世界人民的纽带。”孙宜学说。
   推动汉语国际传播、“一 带一路”系列研究,建设中华 文化国际传播的智库“‘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全球热 门话题,成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贡 献中国智慧的具体表现形式。‘一带 一路’的根本目标并不是追求经济 效益,而是为建立多极化的世界格 局而发挥积极作用。”这是不久前在 同济大学举办的“‘一带一路’倡议” 中欧青年交流论坛上,来自匈牙利 布达佩斯考文纽斯大学的青年学者 巴拉兹·萨瓦里发表的观点。
   举办“‘一带一路’倡议”主题论 坛,是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为助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汉语 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着力建设中 华文化国际传播智库而付诸实施的 又一实际行动。
   “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可以为 ‘一带一路’战略实现营造出必要的 和平环境。汉语与中华文化的国际 传播,可以成为实现‘一带一路’战 略的必要途径。”孙宜学说。
   就在不久前,由同济大学60 多 个国家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共181 人 先后合作完成的“一带一路”沿线 65 个国家的国情资讯与舆情研究 项目结题,部分研究成果已集结成 册,将出版发行。
   在孙宜学看来,组织中外学生调 研“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教育体制、 语言政策、宗教文化、风俗习惯,以此 探索具有国别针对性的汉语与中华 文化国际传播的规律和方法,能更好 地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实效。
   他介绍,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还 申请设立“‘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 汉语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战略研究 智库”内涵建设项目,力图探索“一 带一路”背景下汉语与中华文化国 际传播的困境及应对对策,进而为 中华优秀文化国际化传播的政策制 定提供理论依据。
   作为汉语国际传播的重要研究 基地,同济大学近年来还集结了一 批海内外语言学和文化传播专家, 积极推动汉语国际传播的学术研 究、学术交流。迄今,学院已主办汉 语国际传播论坛、汉语国际教育研 讨会,共话当前汉语国际传播过程 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汉语国际传 播的人才培养;举办的“汉语国际 传播论坛”名家云集,讲座已达70 余场。
   同济大学还成立了“海外汉学 研究中心”,整合上海及全国海外汉 学研究力量,特聘法国白乐桑、日本 古川裕、韩国孟柱亿、美国罗福林等 海外著名汉学家,开设“海外汉学家 论坛”系列讲座,引领海外汉学及中 国研究。近日,德国著名汉学家施寒 微也受邀加盟。
   记者了解到,作为同济大学中 华文化国际传播新一批理论研究及 实践成果,“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系列 丛书”第2 辑4 本即将付梓出版,分 别是《中外文化比较》《外国文化问 答录》《中华文化才艺与传播》《跨文 化交际的“结”与“解”》。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新形势, 迫切要求我们尽快构建起以语言 学、教育学、传播学为学科支撑,符 合国际语言文化传播规律的中华文 化国际传播学科体系。我们将继续 创新探索,争取未来有更大作为。” 孙宜学说。

 (黄艾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