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至21日,在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成立20周年庆典之际,“中华文明国际传播系列论坛”之第二届论坛在同济大学开讲。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和实践者聚焦“一带一路与当代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这一重要主题,共同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当代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与教学研究议题。此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与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共同主办,由同济大学党委宣传部、同济大学留学生工作办公室和同济大学孔子学院办公室协办。邀请了来自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就中国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播、一带一路国家的跨文化交流与讨论、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的创新发展、中国文化的当代价值与传播创新四大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交流。
研讨会开幕式由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刘淑妍院长主持。
同济大学副校长江波在致辞中表示,我们要认真传播中华文化,同时用宽广的胸怀,吸引世界文化的养分,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互相交融当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形势下,同济大学应积极响应,做出应有贡献;中国社科院信息情报研究院院长、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主任张树华表示,要为中华文化走出去,世界文化引进来构建一个由交流而兴、由互联而荣的更好平台;日本大阪大学言语文化研究科教授、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古川裕表示,日本需要了解中国,中国也需要了解日本、了解世界,跨文化的交流,任重道远。
主旨发言环节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秘书长唐磊主持,四位学者做了报告演讲。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院长兼国际汉语教师研修基地执行副主任张建民教授从“一带一路传播的区域性差异”的角度为我们提出了在传播过程中可采取的区域对策;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的吴英成教授提出“在一带一路迈向2.0的新阶段,汉语国际教育也应采取新战略以保证其可持续发展”;樱美林大学校长助理、樱美林大学孔子学院院长杨光俊教授则从同济大学和樱美林大学12年的合作出发,分享了中华文化在日本传播的现状与思考;上海社会科学院软实力研究中心研究员胡键老师从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传播史实中提出了对当今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建议。四位学者风趣幽默的演讲风格,新颖独到的观点见解让现场的嘉宾、老师以及学生获益匪浅。
研讨会的第一单元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培忠主持。澳大利亚汉学家协会轮值主席Shirley Chan(陈慧)以“中国文化在澳大利亚”、同济大学发展规划部副部长、综合管理办公室主任蔡三发以“‘双一流’建设与大学声誉提升”、台湾大学政治学系石之瑜教授以“后西方地区主义的‘命运共同体’:从儒家的角度反思中国的 ‘一带一路’倡议’”、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刘运同教授“互联网时代的青年亚文化”为题分享自己对于“中国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播”的看法。
第二单元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张艳莉教授主持。首都体育大学教授孟涛以“中国武术讲述中国故事”、印度社会科学委员会高级研究员Reena MARWAH(里娜·玛瓦)以“斯里兰卡和菲律宾的中国研究中国文化的发展视角”、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学研究所所长武心波教授以“第二次‘东学西渐’:一个新的历史分析框架”、上海沃动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邱利军以“基于共享模式提升中国文化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力”、德国汉诺威莱布尼茨孔子学院中方院长蔡琳以“从德国孔院的实践看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 目标群、目的及方法”、北京市源本中医研究院院长樊学鸿以“重塑中医——新时代传统中医的发展与传播”、中国民生银行总行行长办公室美术机构专家顾问谢尚晋以“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国际传播”分享自己对于“一带一路国家的跨文化交流与对话”的理解。
第三单元由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李立贵主持。日本大阪大学言语文化研究科教授、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古川裕以“‘在日汉语教学’的现状及其课题”、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吴中伟教授以“关于专用汉语教学的几点看法”、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教授叶澜以“文化融入视角下的跨文化课堂”、意大利佛罗伦萨孔子学院外方院长Valentina Pedone以“觉化音高曲线对汉语声调训练的有效性”、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军以“新时代国际汉语教师教育的新挑战”、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教授程妤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来华国际学生流动:态势与发展”、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助理教授姚伟嘉以“‘当代中国’研究对汉语国际教育之意义”分享自己对于“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的创新发展”的观点。
第四单元由同济大学留学生办公室主任禹昱主持。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国际处处长刘根法以“提炼展示中华文化精神标识,助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特聘教授门洪华 以“‘一带一路’规则制定权的战略思考”,格鲁吉亚汉学家协会主席Marine Jibladze(玛琳娜·吉布拉泽) 以“格鲁吉亚与中国——文明之间的对话”,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院长孙宜学教授以“一带一路国家中华语言文化交流与传播”,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中心胡春春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舆论话语陷阱”,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助理教授李莎莎以“基于德国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报道的对外传播建议”,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教授焦永利以“新时代开放文化与上海全球城市建设”,同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助理葛天任教授以“全球城市背景下上海增强文化软实力思考”分享了自己对于“中国文化的当代价值与传播创新”的研究成果。
2018年是改革开放的40周年,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第五年。这些创新性政策的实施,对中国、对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地区甚至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改变。本次论坛针对当今世界新形势下关于中国文明传播情况和软实力建设等问题进行了不同维度、不同方面的交流讨论。来自澳大利亚、日本、意大利、格鲁吉亚、印度、德国等地的学者专家从政治、经济、教育、语言、艺术、体育、中医学等不同角度,讨论了中国文化的内在价值、传播途径、传播情况,以及未来的国际规则制定、城市发展、高校建设、人才培养尤其是汉语教师的培养、国际汉语课堂设置等现实性问题。
一天半的研讨会时间虽短,但与会学者在论坛中所做报告却内容详实,见解独到,引人深思。在总结环节,杨光俊教授和唐磊秘书长表达了对此次国际会议成功举办的祝贺,并提出为了传播好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去体会更多包容性和兼容性的问题,为了能够创造和保持多元的世界文化,这更加需要所有学者一起同舟共济。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刘淑妍教授对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嘉宾们带来的精彩发言表示感谢,认为此次国际会议体现了强大的多元与包容精神,这也正是一带一路与中华优秀文化国际传播的精髓所在。明年中华文明国际传播第三届论坛将聚焦城市文明与中外文化交流,期待有更多领域的专家能加入,共享智慧、思考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