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成立于1998年,是专门从事国际中文教学和科研的二级学院。目前共有来自108个国家的六百多名外国留学生在院学习中文,其中汉语言本科留学生近百名。学院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学科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学院现任院长为孙宜学教授。

   同济大学开展国际中文教育的历史始于20世纪70年代,学校恢复招收外国留学生以后,即专门安排汉语教师为进入专业学习的外国留学生开设专业中文课。1987年起,开设中文短训班,招收中文短期生,从1993年起,学校开始自行承担外国留学生进入专业前的中文培训任务,从2002年起,学院招收汉语言专业本科留学生,2006年7月首届本科生顺利毕业。在长达30多年的国际中文教育实践中,我校依托城市建设,建筑历史,旅游文化,经济管理等学科优势,走国际中文教育教学与专业交融之路,受到外国留学生的欢迎。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构建有较为完整的学历和非学历中文教学体系。汉语言(经贸方向)本科专业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系统的中文基础知识与技能教学,培养能够熟练掌握运用中文,了解中国国情和文化,熟悉中国涉外经济法律与法规,具备用中文从事经贸活动的能力,胜任与中国进行经贸合作与交流的有关工作的留学生。从2007年3月开始,汉语言本科班实行春秋两季招生。2014年2月,在国家汉办的指导和支持下,在原有经贸方向的基础上,汉语言本科专业增设汉语国际教育方向。

   2009年3月,同济大学受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国家留学基金委委托正式开展中国政府奖学金本科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工作。2009年8月,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外国留学生预科部正式成立。2010年首批预科生119名顺利结业,结业总人数全国第一,结业率达 83.2%,全国第二。2011学第二批237名顺利结业,结业总人数全国第一,结业率高达96.3%,全国第二。

   我院作为中国教育部预科九个培训基地之一,专门为预科生设置了中文与专业基础强化课程。在这里,预科生将系统地学习中文、中国文化、跨文化交际以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基础等课程,并参加各种形式的语言实践、社会考察等教学活动。通过一年的强化学习,预科生将掌握基本的中文和中华文化知识,具备一定的中文交际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基本具备在中国各大学学习专业所需的各种能力,并能尽快适应在中国的学习生活。

   非学历中文教学目前主要有长期班和短期班两种形式。长期班的学习时间为1学期至3学年,每周有16-18学时的中文课程和2-4学时的选修课程。短期班的学习期限一般为1周至3个月,开班时间可根据学生要求设定。

   我院自2015年9月起招收了首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中国学生),2016年9月,招收了首批外国留学生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是:采用多样化的培养模式,依托稳定、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凭借完善有效的海内外实践平台体系和系列特色课程,培养具有熟练的中文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能力,适应国际中文教育工作,胜任多种类型中文教学任务的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卓越国际中文教育师资。

   在孔子学院建设方面,我校已与日本樱美林大学、德国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韩国庆熙大学、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合作承办4所孔子学院,另有日本立命馆大学孔子课堂、日本高岛孔子课堂,走在了国际中文教育工作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