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讲座】汉语国际传播论坛之四十一:汉语谓词性成分的时间参照及其句法后果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11-10浏览次数:2841

【讲座】汉语国际传播论坛之四十一:汉语谓词性成分的时间参照及其句法后果
发布日期: 2014-11-10   点击量: 2833

汉语国际传播论坛之四十一:汉语谓词性成分的时间参照及其句法后果
演讲人:郭锐(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文系副主任)
演讲时间:2014年12月2日15:30-17:00
演讲地点: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216室

附:演讲内容提要
汉语中有些带“了1”、“着”的句子必须添加“了2”、“呢”或后续的谓词性成分才站得住,如:
(1)a. *我吃了饭。 b. 我吃了饭了。
(2)a. *外面下着雨。 b. 外面下着雨呢。
(3)a. *我们下了课。 b. 我们下了课打球。
(4)a. *他骑着车。 b. 他骑着车去学校。
我们认为,这些成分的“完句”作用实质是时间参照需求起作用的结果。
现代汉语谓词性成分的时间参照有两种:
(一)内部参照:以句中的后续动作发生的时间为参照。
(二)外部参照:以外部世界的自然时间过程中的某一时刻为参照。外部参照使句子表示的状况在现实世界中定位,而内部参照只显示句子内部多个状况之间的时间关系,与现实世界无关。
从时间参照角度可以解释“了、着、过”的语义功能,带“了1”的VP之所以不能结句,是因为缺乏外部参照。带“了1”的VP要站得住,需添加给它提供时间参照的成分,如后续的VP、数量短语,或者添加外部时间参照的“了2”。与此平行,带“着”的VP一般也不能结句,原因是“着”的时间参照时内部参照,若要带“着”的VP站住,需添加后续的VP、数量成分,或添加外部时间参照的“呢”。

演讲人简介:
郭锐: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副主任。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留校任教至今。入选教育部2004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要研究领域为现代汉语语法、语义。开设“现代汉语”、“汉语词类研究”、“语义分析”、“现代汉语虚词研究”、“语言类型学”、“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等课程。出版专著《现代汉语词类研究》,发表论文《汉语动词的过程结构》《过程和非过程》《把字句的语义构造和论元结构》《衍推和否定》《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中的介词删除和介词悬空》《语义结构和汉语虚词语义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