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裴钢校长在“汉语国际传播:跨文化视域下的语言与文化”国际学术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10-30浏览次数:1167

裴钢校长10月25日在“汉语国际传播:跨文化视域下的语言与文化”会议上的致辞稿

尊敬的李书记 、尊敬的各位嘉宾、贵宾:

    上午好!今天非常高兴能够在同济大学参加这样一个会议。同济大学能够主办以“汉语国际传播,跨文化视野下的语言与文化”为题目的国际会议,我感到非常高兴。我觉得这样一个议题非常重要。大家都知道,同济是以工科见长的大学,所以我们学校内与工科相关的会议是司空见惯,比比皆是。但是,以文化,特别是语言与文化为题目开这样一个会议,是着实令人高兴的,是别开生面的,是一个非常崭新的现象。这也特别表明了,同济在建设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大学的过程中,采取了积极行动,也积极迈出了新的一步。刚才跟几位嘉宾、贵宾在会前交谈的时候,我也介绍了同济这样一个想法,就是要把同济建设成为一所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大学。
    首先,我们培养的学生,要能够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而要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需要同学们不仅掌握一门所谓“硬的”、实用的,能够很容易找到工作的技巧,而且实际上更应掌握一种能为整个社会乃至全人类做出最重大贡献的能力。
    第二点,我们确实希望学生在一生中能够可持续发展。从我们浅显的数据和资料来看,同济大学过去几十年毕业的几十万学生里,在我们的工程师、科学家中,能够在人文方面,在社会科学方面,在社会交流和交往方面,得到一定锻炼和培养的人,能够走得更远,能够走得更高。所以我觉得文化对学生的发展也是非常有用的。
    最后,语言与文化的建设对同济大学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同济一直都太“硬”,但我们需要一点“软”的东西,需要一点软硬结合,需要文化、社会科学方面的人文知识。因此,学校目前在全校推广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通识教育。通识教育,英语中是指广义的liberal art education,art在某种意义上还是讲culture。所以我今天代表同济对诸位的莅临表示最衷心最衷心的感谢,因为我们可以请到许许多多著名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但是我们今天能够邀请到这么多在语言学界、文化传播界最著名的学者到同济来,我是非常高兴的。我觉得今天这个会议以语言与文化为议题非常重要,因为即使是最好的企业,一流的企业,其成功最后实际上靠的还是文化。过去我们讲技术,讲产品,讲服务,但归根结底最后还是讲文化,而一所好的大学最后靠的也是文化。
    那么,应该怎么看这个文化呢?我想,文化是非常复杂的。我也可以想象,如果全世界的人都不能够说话,那世界会是一种什么样子。语言和文化是人类交流中所需要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而语言又是文化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因为没有语言,文化很难交流,而如果语言脱离了文化的环境,就只是syllable了,就只叫音节了,叫声音了,那就不叫语言了,这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issue。
    那我们的汉语和中国文化怎么传播呢?我想,作为一种语言,汉语有其自身的缺点和优点。从科学的角度看,学习汉语会促进人的智力发展,促进人的语言应用能力,因为汉语作为一种形象文字在这方面是非常好的。
    另外,随着中国的崛起,随着东方的崛起,东方文化的崛起,将来的世界一定是多元文化的世界。当然,从本质上说,当前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还不够,多元性可能太少了一点,因此需要加强研究和实践,推动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推动世界的和谐发展。同济大学在这样一个交流的过程中,应该也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今天这样的盛会已经表示了同济大学积极推动汉语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态度。我希望这样的会议在同济不是第一次开,更不是最后一次开,我希望我们这样的会能够常开。让我们大家能够互相交流,用一种更美好的语言来描述我们更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 (根据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