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2014年度同济大学・立命馆孔子学院大阪课堂联合讲座顺利举行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11-10浏览次数:1495

     10月18日至11月22日,由同济大学和立命馆孔子学院大阪课堂主办,大阪市政府相关部门协办的2014年度同济大学?立命馆孔子学院联合讲座在大阪孔子课堂举行。本年度联合讲座的主题继2013年度之后,应各方商定仍以“饮食与中国”为主举行讲座,由来自同济大学和立命馆大学的四位专家教授围绕这一主题做四场演讲,在为日本民众提供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绝佳机会的同时,纪念孔子学院成立十周年大庆。
    这次介绍来自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的仇华飞教授和艺术与传播学院的覃文忠教授的演讲内容。
    仇华飞教授的演讲题目为《中国的饮食文化及观念的变迁》。仇教授首先简单回顾了中国的饮食文化历史,其特点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有“菜肴王国”的美誉,名扬全球。中国饮食与文化、艺术、哲学和宗教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内涵非常丰富。讲究色、香、味,各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菜肴,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药膳滋补的菜肴更是名目繁多,目不接暇。中国饮食文化还对日本、朝鲜半岛及东南亚各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民以食为天”,接着,仇教授着重讲述了中国人的饮食观念及其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的1990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准的提高,吃饭对中国人来说已不是件需要精心操劳的事,节日假期、朋友同学聚会免不了大小宴会,而小孩出生、年轻人结婚、老人祝寿等各种名目的饭局应不接暇。此外,中国人的饮食已开始讲究健康,饮食观念发生着质的变化。这些无疑都让在座听讲的日本民众对现今中国和饮食文化的现状有了比较直观的了解。仇教授还对中国和西方的饮食文化作了比较,同时谈到了西方饮食讲究理论科学的饮食观,西方宴会侧重交流等等。最后,仇教授回答了听众的提问。

     相对仇华飞教授的宏观性演讲,覃文忠教授的演讲题目《中国鱼脍(�)文化》十分夺人眼球,即生鱼片文化。众所周知,提起生鱼片,想到的这是日本饮食文化的典型。其实不然,就像日本国技“相扑”源于中国秦汉的“角抵”,中国以前也吃生鱼片。覃教授首先简单介绍了鱼�文化的历史,在西周的青铜器铭文中就出现有“�鳖脍鲤”的记录,鱼脍在东汉《吴越春秋》等文献中都见有记载,经过长期演变和发展,在唐宋两朝达到极盛,元明以后渐见衰微,至清末成为昨日黄花。但至今中国南方一些地方还遗留有吃生鱼片的习俗,只是很少人知道它源于中国。接着,覃教授引用文献记载说明中国鱼脍的材料,有鲤鱼、鲈鱼、鲻鱼、青鱼、鲂鱼等等,与日本不同的是中国鱼脍大多取材河鱼、即谈水鱼。切生鱼片还有专门用语——“斫脍”,并用绘画、画像砖拓片和照片展示了生鱼片历史和地方特色。最后还将中国与日本、韩国的生鱼片文化作了比较,归纳了各自的特点。听覃教授的演讲需要事先做功课,但他的内容非常深刻,不只是台下的日本听众,就是我们中国人也耳目一新,体会中国文化之厚重,值得我们好好继承、光大。

     通过这次联合讲座充分证明了交流是大道,文化交流更是重中之重。中国文化走出去,让世界了解我们,靠的就是文化交流。

(立命馆孔子学院大阪课堂蔡敦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