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委托,《2024中国诗词大会》上海赛区的选拔工作仍由同济大学承担开展,这已是同济大学第二年承办该赛事。为了保证选拔工作顺利进行,进一步提高选拔质量,7月21日下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邀请上海市16个区的语委负责人和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公安大学等15所高校的语委负责人,在同济大学举办了“《2024中国诗词大会》上海赛区”工作座谈会。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材语管处处长陈爱平,同济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戴代红,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孙宜学等出席。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材语管处调研员洪宇华主持。
戴代红副院长代表学校感谢教育部、国家语委和上海市语委对同济大学的信任,也传达了校领导对中国诗词大会上海赛区选拔工作的关心和嘱托。她说:同济大学始终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以语言文字助力教育强国,始终将语言文字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同向同行,相融相生。近年来,以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同济大学)为平台,将人文教育、艺术教育与理工教育相结合,真正落实了同济大学的五育并举培养模式,形成了同济网红文化IP“熊猫叨叨”等著名品牌。同济大学有信心,也有能力承办好2024年的工作。
孙宜学院长感谢与会领导和各区、各高校语委工作负责人对同济大学承办诗词大会选拔工作的支持。他说,2023中国诗词大会上海赛区选拔工作十分艰难,但在上海市教委、语委和同济大学领导、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下,仍取得了成功,得到广泛好评。《2024中国诗词大会》上海赛区选拔工作秉承党的二十大的春风,教育部、国家语委、上海市教委、语委和各区、各高校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一定能挖掘出、培养出更多站到央视舞台上的优秀上海选手。他表示,诗词是中国文化的名片,通过组织选拔过程,让更多的中国人热爱上中华诗词,让中华诗词所蕴含的中华精神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助力,也成为个人成长的精神动力。
刘怡菲主任汇报了《2023中国诗词大会》上海赛区工作总结和《2024中国诗词大会》上海赛区工作的具体实施和安排。与会代表就此各抒己见,简述了各单位的语言文字工作,分享了诗词大会选拔工作多年来的宝贵经验,也对2024年中国诗词大会选拔提出了建议。
陈爱平处长在总结发言中感谢大家多年来的支持,感谢大家始终怀着热爱与情怀共商共议诗词工作。她对2024年中国诗词大会上海赛区的选拔工作提出四个要求。一是提高认识、找准定位。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强调语言文字是筑牢国家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抓手,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弘扬的载体,是润物细无声的工作;二是充分酝酿、广泛发动。选拔工作要有覆盖面,依托各区、各高校固有相关品牌活动,形成各自选拔推荐方案,有序有效推进此项工作;三是有序规范、公开公平。宣传要做到有序规范,强调公平公开是原则也是目标;四是加强培训、整合推进。各区、各高校要充分重视,保障到位,宣传面要广、有发动面,有量有质。
她最后表示,上海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更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代表性城市,要将诗词大会选拔工作与上海教育教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诗词大会的选拔折射出上海教育改革成果,折射出上海这座城市的精神面貌。
孙宜学院长代表承办方表示,一定按照教育部、国家语委、上海市教委、语委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具体要求,全力配合各区、各高校做好工作规划和选拔工作,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持,确保2024年中国诗词大会上海赛区的选拔工作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