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第四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暨跨文化视域下的话语体系建设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论坛顺利召开

发布者:刘怡菲发布时间:2019-04-28浏览次数:501


427日,由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和人文学院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暨跨文化视域下的话语体系建设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论坛”在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顺利召开。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和人文学院共有14名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和管理人员参加此次会议,与来自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和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的多位学者一起进行学术交流和思想对话。

此次会议由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助理陈毅立主持,分为“中外文化交流与实践”、“对外汉语教学与习得研究”、“汉语本体与汉外语言对比研究”和“跨文化交际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四个单元。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刘淑妍首先致辞,欢迎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她表示,对外交流不仅仅是语言的传播,更是文化的传播,期待各位学者的交流迸发出不一样的火花。人文学院副院长赵千帆向在座的学者介绍了人文学院的历史、专业分布以及学科现状。

第一单元由娄晓凯副教授主持与点评。夏天教授讲述了从经典译介到通俗知识传播,道格斯对中国文化与文学的译述活动,蒋灵卉博士介绍了基于语料库的韩汉人称用语的类型学研究,任燕燕博士探讨了俄罗斯民族性格的二元对立与极化性。

第二单元由李海燕副教授主持,李萍副教授点评。李露瑶博士讲述了外国留学生汉语词汇学习的策略与差异,王园园博士和大家分享了统计方法在汉语语言风格学研究中的应用,黄瑞玲博士浅谈了语言学理论素养对汉语教学工作者的重要性,郭光博士谈论了“不”和“没”的非常规否定研究及教学思考。针对学者的发言,李海燕副教授和李萍副教授毫不吝啬地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学习汉语不仅是学习汉字,还需要学习汉语的语音,语音关也是一个难关,需要有经验的老师带领学生突破。

第三单元由张占山副教授主持与点评。冯铮博士提到了类型学视角下汉韩中动范畴对比研究,齐芳溪博士做了汉俄语视觉行为动词对比研究,李双剑博士和大家交流了汉语否定词的浮动与(交互)主观性表达。

第四单元由姚伟嘉助理教授主持,程妤副教授点评。周树霞做了中国故事·国际表达: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研究,徐榛讲述了互文性写作实例:接触、译介与实践---论李陆史对鲁迅文学的接受,陈肯和大家分享了国际汉语教师的培训与开发系统设计研究,庄程恒分析了五星入地:江苏溧阳北宋李彬夫妇墓与五星镇墓葬俗,贺雪莲探讨了中华文化传播策略与印尼华语跨文化语用研究。程妤副教授在点评中表示,跨文化交际犹如水滴在湖面散开波纹的现象,中央是跨文化交际比较强的地方,越往旁边散去跨文化交际就越弱。做一个研究不是流于表面,而应该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挖的更深入。

各位专家学者畅所欲言,纷纷表达自己的学术见解。人文学院中文系主任朱静宇教授做了总结发言,她说她见到了很多有识之士,思想跟着时代发展的步伐,期待有高素养的年轻才俊加盟到同济大学,让同济的文科变得更加强大。

(王婧    供稿)